找到相关内容1519篇,用时2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末四大师禅净观比较--以莲池袾宏为中心

    念念究自本心,而不妨发愿,愿命终时往生极乐。所以者何,参禅虽得个悟处,倘未能如诸佛住常寂光,又未能如阿罗汉不受后有,则尽此,必有生处。与其生人世而亲近明师,孰若生莲花而亲近弥陀之为胜乎。然则念佛不惟...临伞终时,一心不乱,但知娑婆是极苦之场,净土是极乐之地。譬如鱼鸟,在宠槛之内,心飞笼槛之外。念佛人以娑婆为笼槛,以净土为空水,厌慕纯熟,故舍命时,心中娑婆之欲,了无芥许,所以无论其罪业之轻重,直往无疑耳...

    刘红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262662.html
  • 佛教之涅槃观

    不肯精进,无所成就,观念才慢慢的转了,都把了生死与得涅槃,看成死后的事。佛教的本意,是注重现生的体验的,要现生证得涅槃的。  二、业尽息则入涅槃:我们的生死,从过去的业力所感而来。有了这身心组织,便...凡圣本没有任何差别,都是本性清净的,如虚空的性本明净一样。在众生位,为烦恼,为五蕴的所蒙蔽,不能现见,等于明净的虚空,为乌云所遮一样。如菩萨发心修行,逐渐转化,一旦转迷成悟,就像一阵风,把乌云吹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31762864.html
  • 菩萨律仪

    律仪断恶,显断德,成就法身;摄善圆满一切佛法,显智德,成就;摄生成熟有情,显恩德,成就化身。故三聚净戒,行无不具,德无不圆,故称为无尽戒藏。三聚净戒,虽就义不同,别为三种,理实相入。如律仪戎,当...应当舍弃田宅金银明珠不作贵宾之心次当则舍男女奴婢车马妻子己不以欲爱忆念为心于一切有为之相及诸珍寳资财是有诸物一切应舍尔时次第于己身心执持见取我人知见假会合成立名主者造作我见生——切执缚及有十二因缘无...

    续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0962887.html
  • 距今2000多年 辉煌的敦煌石窟艺术

    充分发挥彩塑的主体性,独立性的特长。随着佛教思想的发展,塑造最精的群像,数量与内容有较大变化发展,少则三,多则十一身,大多七一组或九一组。主像隋代出现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法身、应三...最大的群像当为佛涅盘像和举哀者组成的群像。如盛唐第148窟主室的主像为释迦牟尼佛,长15.8米,右胁而卧,绕佛塑有高约1米的菩萨、弟子、护法、国王、大臣举哀的群像72。中唐第158窟规模与第148窟...

    樊锦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12863446.html
  • 釋達觀著:随缘自在

    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即非具足色,是名具足色。  非法身,亦不离法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有限不及无限,有量不如无量;有执著之心,所得亦小;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想,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

    釋達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5563704.html
  • 《华严经》思想略探

    两者只是译名不同而已。他们还认为此毗卢遮那佛即《华严经》中所说的释迦牟尼佛的净土莲华藏世界的教主。在密教中,毗卢遮那佛即为密教本尊大日如来,是密教最高的遵奉对象,他们认为大日如来是佛教的理性和智慧...经典的记载与各宗派的解释不完全相同。如晋译六十卷《华严经》卷二“卢舍那品”、《梵网经》卷上说毗卢遮那佛为身佛,而《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则说为法身佛。中国佛教天台宗以毗卢遮那为法身佛、卢舍那为身佛、...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4163790.html
  • 《坛经》中的不二思想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

    与灭对,常与无常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对,体与用对,性与相对,有情与无情对。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二十对法。郭朋将最后一对作为对前面的概括,而不单列,可以参考。慧能认为这些都是“自性”而起的作用所成,...弟子们到身边,吩咐“自取本性般若之智,各作一偈呈吾”,以此作为选择嗣法弟子的依据,寺中上座神秀作偈曰:  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慧能针对神秀此偈作二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

    法 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2663986.html
  • 帝洛巴--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2)

    地方,而是一种心态,和法界相等之心,法界遍一切处,故不可能局限于某处。同样地,金刚持也不是别人,而是觉心的一面。依照行者程度不同,会化现出化身、或法身相的金刚持,只是遍时空界、遍一切处的证悟所展现的...其清净面貌。  当时,有个“德笛卡”是非常有天赋的成就者,具种种神通,其中一种神通非常独特,最好透过下面的传说来了解:据说曾有一个很邪恶的成就者,只要脚部碰到地面,那么任何武器都杀不了他,为了征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4664249.html
  • 读印顺大师《心经·讲记》—兼与王永元老居士商榷

    事实也是如此,人不是孤单地存在着,心也不是孤单单地存在着。心识的活动是以根(生理)、境(环境)的存在为条件的。佛是究竟圆满的,而非偏证偏得。佛有三——法身、、化身,证圣果者必须是、心与国土都...

    鋆 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1164276.html
  •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

    不见,唯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也。   贪恚痴诸烦恼,若总说便是无明。如来智者,谓佛知也。如来眼者,谓佛见也 。如来身者,谓佛法也。结加趺坐俨然不动者,谓佛化身也。此即是说,于众生无明烦恼当中...平等,一切法清净,开觉一切众生,令得无上道。正遍知者,谓佛以无颠倒智,知一切众生颠倒也。   一般说来,如来即法身,应供即,正遍知即化身。亦可说,此三号即名三德三谛。如来者,即法身德,中谛也。应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5664308.html